油田运输企业的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冀东油田运输分公司, 河北 ·唐山 063200
【摘要】在石油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油田运输事业也取得了很大成功。由于油田运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事故问题。鉴于此,论文对油田运输企业的事故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industry, China’s oil field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has also achieved great success.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oilfield transportation, various accidents are easy to occur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ccident factors of oil field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and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关键词】油田运输;运输企业;事故因素;运输事故
【Keywords】oil field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accident factors;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油田运输的任务也更加繁重,运输设备的的购置、保养、维护的支出金额也愈来愈高。为了更好地节约国家资源,油田运输企业应探讨和研究如何通过对油田运输设备的管理与养护来提高油田运输设备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节约国家资源的目的。因此,运输设备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不仅仅只是石油企业工作中不起眼的部分,其更应该成为运输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部分。
2 油田运输企业的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2.1 油田相关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
在当前油田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并已经建设了比较系统的管理系统,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却不是很好,问题依然比较多。例如,在集输动火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部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总是不能及时到位,各个部门的工作不能得到协调开展,各种安全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2 人为风险
第一,组织纪律松散,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未将制度落实,导致工作人员出现不穿戴劳保用具上岗、不规范操作等情况;第二,技术水平低,主要是因为经营单位未制定合理的人员准入门槛,没有对在职人员进行科学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懂安全规范、不懂工艺流程、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懂设备性能,进而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第三,野蛮操作,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较差;第四,违规操作,主要表现在检修设备时,不警告周围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技术不规范。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将专业工具、代替工具混合使用。人为风险的“可控性”比较差,并且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对人员风险加以重视。
2.3 设备老化问题
我国的原油集输设备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很多超期运行的老旧设备,个别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加热炉的相关部件经常处于高压的运行状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压强和空气湿度的影响,设备的老化速度也非常快,一旦没有及时做好维护工作,加热炉就存在发生爆炸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非常巨大的。
2.4 静电危害
在借助管道储运石油的过程当中,石油会和管道产生摩擦,进而导致出现静电。当静电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那么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出现火花,进而导致管道发生爆炸。在石油储运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地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做好防静电工作。现阶段,运输企业为了能够防静电,大多会采用一些有着较强的静电绝缘性的材料承担油田运输工作,避免静电的积累,同时,也会设置一些设备来吸收静电,如可以使用防静电操作法[1]。
3 油田运输企业的事故防治措施
3.1 将各种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到位
在各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将各种工作内容落实到位,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让员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将安全管理的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当中。此外,还应该做好对安全报告的撰写工作,及时上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加强安全监督制度的建设。此外,如果在实际生产中出现了延误工期的情况,应该让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合理地解释,并要求其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在保证项目安全进行的前提之下,确实保证项目的质量。只有采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让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促进生产单位和施工之间的配合协调,保证各种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得到开展。
3.2 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更新
运输设备的定期维护与保养是企业运输设备良好利用的根本。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维修部门的技术员工的技术水平与维护设备质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就需要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以及高超的业务水平。一个技术员工在成为一个优秀的技术员工之前往往要进行大量的技能储备,哪怕是一个经验相当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不断地对自身固有的技能进行更新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人才。故而,企业负责运输设备管理的相关部门就需要定期对维护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更新优化,以达到提升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能的目的[2]。
3.3 降低蒸发损耗
成品油从炼厂装置生产出后馏分组成基本固定,因此,在减少损耗的工作中,只能利用改变油质外界因素来控制。首先,缩小油罐中的温度和与空气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油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因为“小呼吸”产生的损失。可以在油罐的表面刷一层反光的防腐蚀涂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温度高的天气,可在管壁上淋水降温。其次,提升油罐的承压力,此方法对损耗的降低效果明显,当油罐承压力为5.1kPa时,其损耗仅为敞口式油罐的25.12%;当耐压力达到26kPa时,“小呼吸”过程带来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也会大大减少“大呼吸”损耗。再次,尽量减小油面上的气体空间,此方法不但可消除油罐中“小呼吸”带来的损耗,而且能消除“大呼吸”损耗。就目前的运输技术来说,经常使用的是浮顶油罐,其中的浮盘随液位升降而变化,基本上除去油罐中空气的空间。现在很多技术人员研究化学性能安全、密度小、流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材料,将其覆盖在油表面上,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使油品的蒸发损耗降低。
3.4 日常维护和保养
石油储运企业应积极做好对运输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与此同时,企业要充分结合石油储运设备的特殊性,制定一套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保养维护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严格检验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装置及设备,一旦发现存在故障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确保其使用正常,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不管是在油田运输设备的运行当中还是在运输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当中,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都需按照标准的牵引车使用章程,应严格遵守石油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应用系统管理方法,包括车辆管理、增添帖子内容、设置维护程序,每一辆牵引车都不许有其特有的启动程序,同时,该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过相应的技能培训,在获得该设备的操作许可证后方能进行具体操作。而且油田运输牵引车辆的购买金额巨大,鉴于此类情况,油田运输公司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就需要根据不同运输牵引车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维护保养,达到保持牵引车高利用率的要求。
3.5 储存防火防爆对策
为了避免在储存的过程中出现气体泄漏、爆炸、燃烧等安全事故,液化石油的储存地区应该尽量选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液化石油储藏罐应该尽量放在风口下方或者侧方。在储存区域,需要建立一道实体防护墙,实体防护墙的建立需要严格遵从安全防护标准,以此达到防火、防爆的目的。此外,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储藏环境,需要将液化石油控制在标准温度下,并且配置冷水喷淋设备,同时,安装安全阀、呼吸阀、阻火器等安全设备,落实相关的设备维护制度,从而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3]。
3.6 完善用火管理制度,做好相关的防火管理
在用火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应该做好防火和防爆工作,及时消除油田作业区域内的各种火源,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其次,应该尽量采用密闭式的集输系统,这样也可以显著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在对可燃物质回收的过程中,也应该保持整个工作过程的密闭性;最后,需要做好对油井的放空作业,这样也可以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
4 结语
石油企业的运输管理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在追求行业领域的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开了步子,在油田运输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设备、管道的维护,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促使石油运输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栾宇.关于液化石油气储运及安全技术的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6(9):40+42.
[2]李代蕾.油气储运中输油管道防腐工艺的发展与应用[J]石化技术,2019,26(03):228.
[3]武立夫.液化石油气铁路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分析[J].中国石油石化,2016(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