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1期 作者:肖晓风

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

肖晓风

江苏省财政厅财政效能管理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如何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是促进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论文从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the management work of public finance and state-owned assets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How to manage state-owned assets well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finance and state-owned assets.

【关键词】公共财政;国有资产;资产管理;财政管理

【Keywords】public finance; state-owned assets; asset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1 引言

顾名思义,国有资产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而存在的资产,作为国家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国有资产的属性,让国有资产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国有资产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相关人员正在不断地努力当中,以求在未来的工作中尽量做到使行政管理成本达到最小化。

2 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保全国有资产,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全过程的规范管理,推行资产精细化管理,合理、科学地配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能够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决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通过对问题和缺陷的分析,积极探索改善管理的办法和具体措施,应用到资产管理工作中,对单位其他管理工作产生良性影响,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履行职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第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促进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首要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其履行各项职能要由国有资产来作物质保障。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有资产管理系列制度来做保障,从而推动了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促进部门预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1]

3 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管理理念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国有资产的涵盖范围认识不清的情况,将固定资产混同于国有资产,忽视了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等流动资产及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的国有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理念上,从单位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自上而下不重视国有资产的安全管理,领导层面“重购轻管、重钱轻物”,导致资产采购与预算管理、实际需求脱节,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重复购买和闲置浪费;资产管理人员专职的少兼职代管的多,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且更换频繁,把资产管理看成附带次要工作,向外界传递着“资产管理不重要”的错误信息;一般工作人员对其领用资产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保养不够重视,存在国有资产频繁维修、遗失及损毁等浪费现象。

3.2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素质欠缺,造成资产管理混乱。很多死账呆账的形成就是因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低素质的管理人员还会造成很多管理问题。资产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无疑会对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有重大的影响。

3.3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察制度缺乏完善性,尤其在对单位人员资产利用方面缺乏监督,正因为如此,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过度浪费现象严重,甚至还有部分单位为获得更多的资产往往会过度申请与夸大需求,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国有资产是无偿获得的,所以在资产保值以及增值方面缺乏意识,甚至还会夸大设施购买数量,导致过于混乱。换而言之,在受到利益的影响下,单位人员不合理行为未得到有效监督,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样会导致国有资产发生流失[2]

3.4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绩效考核是对单位工作人员一定时间内工作成绩的评价,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工作干好干不好对于员工来说结果一样,因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热情不足,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制度的缺失非常不利于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4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4.1 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体量大、覆盖面广,要管好国有资产的方方面面,必须从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入手。一是要强化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资产管理意识,将资产管理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使其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二是要职责明确,把国有资产管理责任细化落实到人,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将管理目标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相结合,落实奖惩及问责制度。三是要加强资产管理相关培训,全员参与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提高共同管理的整体意识,发挥协同效应,使国有资产管理不留死角,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4.2 优化管理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一个预算单位应至少设一个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并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专门业务水平,专职负责国有资产管理,规模较大或资产存量较大的单位可以设专门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单位规模较小,不具备条件配备专职人员,也应当确保资产管理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对资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加强业务水平和政策法规的培训,促使其提高个人素质和责任意识。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越来越重视和要求越来越高,配备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4.3 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

积极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减少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需要构建专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这样便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领导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机制,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作为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中一项重要审计内容,写入审计报告中,实现随机与规律审查的相互整合。其中,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构建完善的惩罚制度,如果出现滥用私权的现象,那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严厉的处罚。

4.4 加大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决定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效。单位应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安排信息化专业人士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促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科学高效运作。

4.5 禁止“非转经”

目前,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的资产转为经营性的资产,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资产的流失。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的工资比较低。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持有不同的态度,其中有一些人存在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将非经营的资产转为经营性的资产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是未来改革的方向。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非转经”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因其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存在理由是相违背的,所以“非转经”必须被禁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履行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性资产,额度的上限是能够满足需要。行政单位以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应该将禁止“非转经”工作落实,同时,实行差额补助的事业单位也应该坚决禁止实行“非转经”。

5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财税制度的不断推出,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科学、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必须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运行效率,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转变观念、提升管理意识、完善制度,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全面化、制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芳.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J].中国合作经济,2017(3):43-44.

[2]王宗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的原则及其改进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3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