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新监管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检验机构发展的对策探讨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1期 作者:苗育可

新监管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检验机构发展的对策探讨

苗育可

承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河北 · 承德 067000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有所增涨,论文通过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对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检验机构发展展开探讨。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ions.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食品检验;检验机构

Key words: food safety; safety supervision; food inspection; inspection institutions

1 引言

加强食品检验检测监督管理以及完善食品安全事件监测体系必不可少。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指围绕食品机构展开,进而对食品安全进行合理性预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机构必须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集合体,它是确保食品监管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遵循管理体系要求,将可能影响到检测质量的技术资源、配置资源和管理资源等要素充分结合进行管理与控制。

2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1 缺乏专业可靠的食品安全知识

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及食品监督情况来看,人们普遍缺乏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对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甚至很多人不清楚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微生物的存在。近年来,经常有人误食一些有害有毒的食品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甚至致死事故,给自身以及家人都在带来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知识的缺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使公众能够明确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2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缺陷

2018年8月30日,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相关内容,该统计结果表明,多款“辣条”产品存在质检不合格的问题。究其原因,与生产厂家违规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两种防腐剂有直接关系。这一问题的出现,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以及相关标准不统一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监督执法带来了困难,使行业蒙受损失。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会彻底改变辣条“同品不同标”的问题。而辣条行业应贯彻“三减、三健”的方针,推动工艺改革和技术创新,通过“减油”与“降盐”,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2.3 食品检测标准不规范

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食品的检测,食品检测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食品检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的食品检测规章制度并不完善,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往往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使用两套标准,不采取标准高的企业标准,而是采用行业标准,造成食品检测标准下降,同时食品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经常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的现象,影响食品检测的结果,不能保障食品的质量。我国的一些食品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标准不够统一,往往造成检测工作混乱。

2.4 食品监管的方式简单

在传统意义上的食品监管都是由政府主导,并由其附属部门来辅助完成的,在食品交易和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消费者和有关团体没有参与到监管活动中的资格和渠道。这会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监管方式过于单一,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时,政府一旦组织相关整治活动,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暂时平息,但是这种整治活动的势头一旦减弱,就会再度产生新的问题。这样一来,食品安全监管流于形式,不利于食品安全的良性监管[1]

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对策

3.1 加大国产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技术的开发力度

从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活动来看,检测技术及检测手段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绝大多数的检测产品、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都是从发达国家引入的,相应的自主研发的设备以及技术比较匮乏。因此,要想更好地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提高食品检测的效率,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国内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自主研发工作,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理论以及技术,使得我国能够最终拥有自己的专业检测技术以及检测产品,在保证食品检测质量的同时,压缩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

3.2 实现食品质量的标准化管理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具有突出的复杂性特征,国家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有效提升食品质量管理效率,实现对食品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十分重要。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在此基础上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比如:质监部门要积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引导立体化监管模式的逐渐形成,以此为大众的安全饮食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应积极探究监管新机制,从企业规模和地区经济等方面入手,确保每一环节的监管措施均得到专人专项落实[2]

3.3 提升检测技术

当今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不断改进当前的检验以及检测技术,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检测水平,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食品检测的整体技术水平,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管理,进一步实现对人们饮食健康的有效保护。

3.4 采用技术性监管方式

对于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作出体系化要求,让食品标准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各类标准之间应当协调配套,并逐渐和国际接轨。在制定相关准则之前,需要对这些规则的潜在风险和具体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以调查结果为关键参考,实现标准的先进性和有效性,注重食品安全标准的灵活实用性。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充满了动态性的,需要依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外技术的发展动向对法规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复查机制,监管部门对于一些暂时通过检查的企业也应当适当地进行复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再现。

4 食品检验机构发展的对策

4.1 开展能力形成要素结构研究

构成“能力”的要素众多,影响“能力”的因素也众多,如何结合支撑模式、应用理论成果,在复杂系统中找准主导要素、关键要素,研究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的形成、发展与进化机制。常规检项代表检验机构的核心技术能力,能满足食品检验机构管理的要求和监管需要,常规检项指标能够反映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获得检验项目参数的质量,设置常规检项指标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3]

4.2 整合检验资源

总的来说,在该项工作执行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政策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监测网络,设立更多的食品监测点,让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与实际管理流程相结合,实现科学管理,使检验检测工作朝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建立食品化妆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定期组织专家人员对食品化妆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借助于数据分析,满足当前我国市场对食品和化妆品安全的要求,并起到预警防范作用,借助于有效的信息反馈,将检测数据直接传送给研究部门,实现检验和监管工作的全面融合,这也是体现政府公信力的重点内容。

4.3 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升了食品安全的检测效率,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加检测部门的资金投入,对原有的旧的检测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设备的运行速度以及运行效率。相关食品企业在食品加工和食品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企业管理层需要邀请专业的教授和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既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生产水平,也为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4.4 检验检测评价标准的完善

在实际食品化妆品检验过程中,应制定出合理的检验检测标准,并保证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倘若制定出来的行业标准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修改,确保标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合理化满足实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要求,规范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另外,在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如果涉及添加剂的应用,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要积极与国外发达国家交流,了解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以此为基础,采取改进措施,避免出现检验检测技术落后的问题,并借助于相关技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耗,进而使食品安全工作有效落实。

5 结语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完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机构在管理过程中的准确性,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充分发挥食品检验机构的职能作用,提高食品检测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嘉川.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6):376.

[2]张居舟.新时期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况与对策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9(6):423-426.

[3]刘俊华,王菁.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