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研究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生活卫生管理中心,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常见的一种技术类型,其对于建筑整体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下面论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技术质量管理措施。
Abstract: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a common type of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hich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The following papers mainly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discuss specific technical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management
1 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中,非常广泛使用的一种材质就是混凝土,尤其是更加商品化的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中也不免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建筑表面浮现裂痕等,这些话题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内容。一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与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的材质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2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2.1 材料选择
混凝土材料选取不当会极大地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步,因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质量变化的情况。而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不按照严格的技术规范和科学配置比例进行操作,就会使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再加上部分施工管理人员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指导混凝土按一定配置比例进行调配,以及相关检查人员不重视对混凝土材料质量的监管,对相关材料的配置比例的了解也不透彻,这样以来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要避免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就要做好材料选取和控制符合标准和规范。
2.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部分,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浇筑施工技术是确保混凝土强度以及性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目前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混凝土浇筑工艺完成浇筑施工,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此外,在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核查验收时,相关的验收人员没有对建筑的整体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核验,导致一些细节问题被忽视。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浇筑施工工艺,没有进行返工处理,也会对建筑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3 振捣工作
振捣工作在建筑行业的混凝土施工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开展工作的同时首先要保证浇筑过程的有序性。其次,因为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振捣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控制不当会出现摩擦现象,所以振捣棒要在规定且合理的范围内移动,还要严格控制它和模板之间的距离,主要是为了减少或避免二者之间因摩擦而出现的破损现象,也可以保障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3.1 做好准备工作
第一,技术准备:应充分理解设计文件并准确把握设计意图,结合设计图纸开展会审工作,提前分析混凝土施工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结合设计要求和工程特征,拟定施工计划,并将混凝土施工中的人员、机具、材料等要素安排到位,进而有效把控施工进度;结合工程特征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对于混凝土施工采用多方案比选思路,确保最终选定的施工方案具备充分的可行性;依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开展详细的技术交底。第二,材料准备。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企业务必要依据设计要求以及工程特征,合理的开展混凝土施工材料选用,并妥善安排进场,混凝土混合料及其原材料应该经过初检和复验,待检测确认达标后才能够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还应妥善做好材料的存储工作,避免水泥等原材料遭受雨淋等危害[1]。
3.2 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工作
做好混凝土的配制工作是在选择好适合的材料之后进行的,而在进行这一流程的同时也要注意按照实际工程的需求来进行调配。混凝土的配合比工作对人员要求高,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大多情况下是用机器进行工作,从而节省人工成本。而这时一定要将选好的材料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来进行混合,这种配置工作一般是要国家认定并且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实验室来制定和研究施工方案。在调配过程中一定要求工作人员对各种材料都十分熟悉,能够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并且严格按照图纸方案的规定来进行调配。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工作人员都要严格对待这项工作,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工作的重视。
3.3 拌合技术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之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拌合工作,在开展拌合工作中,工作人员首先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充分把握控制,准确计算出混凝土的使用量,将使用量的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中集料使用量的误差不可超过±2%,水使用量的误差不可超过±1%,水泥和外加剂使用量的误差不可超过±1%。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掌握拌和施工中投放材料的秩序,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冬季混凝土拌和施工时间要在3min以上,其他季节混凝土拌和施工应该在2min左右,并且在实际拌和施工中要定时对混凝土拌和效果进行检验,及时处理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3.4 运输过程
当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完成以后的下一步就是尽快将办好的混凝土送到浇筑施工的现场来进行相关的操作。但在运输的过程中有许多方面都需要格外留意:首先就是要完全掌握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并做好完整的应对失误的措施,保障在运输途中混凝土的质量不出现问题;其次就是要尽可能的缩短运输时间以避免出现过多的塌损现象;最后就要保证运输泵的质量,连接处要足够牢固避免漏出浆体,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运输泵的清洁,不要出现泥沙的残渣,使混凝土不能正常运送。保持运输泵的流畅性是运输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步[2]。
3.5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对混凝土浇筑的塌落度和易性变化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测,并做好书面记录,还有将需要调整的地方告知搅拌站。要积极培训混凝土振捣人员,将浇筑施工过程具体划分到个人身上,要确保施工人员对钢筋密集部位、拐角部位以及端模等进行有效充分振捣,确保浇筑振捣施工质量。还要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振捣施工。此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插入式振捣混凝土时,一般情况下,要确保振捣厚度在30cm左右。并且在垂直插入进行到下层时,要保证在5~10cm的范围内,间距要保证在60cm以内。在浇筑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一边振捣一边观察混凝土振捣的情况,尽量减少过度振捣和漏振的情况。还需要注意的是,浇筑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一般是30cm左右,要根据实际浇筑情况选择合适的缓凝措施,才能够确保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将所有梁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在进行底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使用布带将顶面钢筋覆盖,防止上面附着过多松散混凝土。
3.6 混凝土振捣
在振捣施工时,首先应合理选择振捣设备,例如混凝土中存在较大粒径集料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振幅比较大、而振动频率相对较低的振捣设备。此外,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位置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振捣设备,例如在对建筑顶板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选择平板式振捣设备;而在对厚度较大的建筑基础底板等位置进行振捣时,则应选择插入式振捣设备。同时在振捣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时间的确定与振捣设备类型以及振捣频率密切相关。例如如果采用的是插入振捣设备时,在一个作业点应进行15~30s的持续振捣;而在采用平板式振捣设备进行振捣作业时,应在同一点位进行25~40s左右的振捣;如果选择的是附着式振捣设备,则应进行约2min的振捣。施工人员在振捣过程中应必须观察混凝土状态,当其表面有薄层水泥浆出现且气泡不再冒出时,应立即停止振捣,以免发生离析现象。
3.7 混凝土养护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环节一定要对混凝土进行相关的不可忽视的保护举措。比如,混凝土根据可塑性分为高塑性和低塑性。对于低塑性的混凝土必须在刚结束施工之后就进行保护措施,常见的是喷雾式,而高塑性的混凝土在12h之内进行洒水式的养护即可,目的是为了保持混凝土的状态不干燥。这些养护措施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一些改变,如在夏季,为了减少温差防止裂缝出现就要铺盖带水的草帘子,在冬天的话就要为了避免寒冷对混凝土带来的侵害而进行一系列的保暖措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确保建筑的稳定与牢靠至关重要,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则直接决定着建筑的稳固性,所以务必要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直面其关键技术,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把控措施,将混凝土的麻面、钢筋暴露以及开裂等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将质量控制落实在混凝土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以及养护阶段,以此将国内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牛会兵.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9):43.
[2]张一龙.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9(6):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