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1期 作者:马盼

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马盼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2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必然的基本要求。它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创造大学生健康的体魄以及人格,更好的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它已经成为当前新形式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论文分析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路径,力求给高校的体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Abstract: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inevitable basic requirement of current quality education.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reate a healthy physique and personality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and better cultivate the strong will of them. It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form.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infiltrat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infiltr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triv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心理教育;渗透

Keyword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1 引言

在当前新形势下是一个教育创新的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校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不但需要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体育技能的提升进行重视,还需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体育教师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心理情况以及体育学习需求,进而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体育教学活动,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降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进一步推动给学生紧张大脑神经可以在体育活动当中得到放松,同时更好的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障碍[2]。在体育活动当中对各类不良情绪进行宣泄,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 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1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到来给高校体育教育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产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踊跃参加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也能真正得以实现,最终成为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3]。可以说,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应得到我国高校的高度重视。

2.2 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那些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往往会取得更为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在体育锻炼中也不会轻易出现身体损伤和安全问题,反而是那些对待体育锻炼消极应对,动作不标准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非常容易受伤。因此高校应加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渗透,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确保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抱以期待之情,那么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就会情绪高涨,斗志高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4]

2.3 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俗语有云,有才无德是歪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有德才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体育教师不能将体育教学当作是单纯的体育运动训练课,而是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与体育运动技巧和技能传授的同等地位,借助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之余能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这样学生就不会轻易被挫折所打倒,在成功的道路上也会越走越远。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措施

3.1 强化体育互动教学,营造和谐愉悦教学氛围

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亲密互动和交流,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压力。例如,高校体育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采用诱导式或者启发式的方式,科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多元化体育教学活动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此外,体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要从学生心理学习角度出发,凸显出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的主体位置,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表现发展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善于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合作。体育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感觉到“心理安全与自由”,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实现与教师心理上的互动和情感上的交流相融,体育教师在了解到学生实际学习心理情况后,才能够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3.2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点,体育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思想情感,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科学采取层次性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那些本身身体素质就好的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提高其学习标准,安排该部分学生进行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能够不满足于现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而对于那些自身素质偏差的学生,体育教师则要适当降低其学习标准,合理控制该部分学生体育学习活动内容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得以有效提高,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将体育终身学习信念带入到学习生活中。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当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失败,体育教师要发挥出自身作为指导者的教学作用,采取一定激励方式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失败,给予学生科学的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坚强意志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要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实践教学中,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正确认识。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思想分散法、活动调节法以及情绪稳定法等方式,科学调节学生学习生活情绪,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避免学生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到自我心理失衡,确保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

3.3 准确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合理进行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开放性和自由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极为频繁,教师要利用好这种特性,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情绪释放、打开心灵之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往方式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以不同学习小组形式进行比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术实践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团队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作用,建立学习自信心。此外,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合理进行体育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评价中,发表自身的意见和想法。而教师则要运用鼓励性总结评价方式,向学生提供实质性与肯定性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信心。

3.4 拓展教学主题及形式,重视学生成就感培养 对于学生的心理引导而言,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能力和意志力情况入手,为其设置短期可实现的目标,继而培养其运动自信心。教师应以多样灵活的成绩评定机制替代简单的比赛考核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在竞赛、运动中找到趣味性、自豪感和进取心,逐步为学生灌输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以健身和精神锤炼为主,而并非成绩等。同时,教师可尝试创新教学主题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将体操改为“海草舞”“小苹果”“交谊舞”等,在太极拳中融入武术,在交谊舞中融入日本、韩国比较流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将体育活动与学生的兴趣融合,邀请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创新,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主题,还有利于增加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调整方面,可尝试使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如以体育活动与心理引导关联性等为主题,用于强化学生对体育活动与心理引导关系的认知。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高层领导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科学指导工作,促使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体育教师要创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健康学习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吕策.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J].学术·理论,2014(6):68-69.

[2]童智锦,赵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解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21-123.

[3]钟鹏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13(1):44-46.

[4]张静.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