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关于平面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的研究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1期 作者:闫芳

关于平面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的研究

闫芳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200

【摘要】色彩对于平面设计效果来讲有着直接影响,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应该重视色彩基础教学的重要性,论文以色彩基础理论为基础,探讨平面设计专业下色彩教学的方法策略。

Abstract: Color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graphic design. The importance of color basic teach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teaching of graphic design specialty.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colo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color teaching in graphic design specialty.

【关键词】平面设计;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基础教学

Keywords: graphic design; design specialty; color teaching; basic teaching

1 引言

对于平面设计而言,色彩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再加上色彩的运用会对整个空间感、舒适感以及氛围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提升色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可帮助学生在日后平面设计的实践中基于色彩设计理论的前提下达成良好的运用效果,提升平面设计的整体质量。

2 传统色彩基础理论简述

色彩基础理论包括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发展史和色彩搭配及构成原理等理论知识。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色彩三原色、色彩间色复色、冷暖、对比互补关系等。在学术界,关于色彩三原色的定义是三种原色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可能由其他颜色混合调出,而其余颜色都可由这三种颜色(也可以加黑色、白色或灰色)按照特定比例关系调制出,这三种最基础的色彩就叫色彩的三原色。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三原色又有了新的定义:从理论上说,任意三种能调出其他颜色的颜色就是三原色。不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色彩的三原色并不能够调制出现实中人们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如色彩中极致的黑色、白色。可能在有些色彩理论书籍中会提到黑色的混合方法,但在现实中并不能配置出纯净的黑色和白色。由此可知,三原色并不能真正能调制出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色彩的搭配主要指对色彩的对比、协调和对不同色相颜料之间关系的处理等。色彩之间搭配即色彩构成,其同样是色彩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色彩的冷暖关系对比的运用和色彩之间的互补关系的运用是很多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在19世纪,由于三原色的提出和色彩理论体系的相对完善,莫奈、凡·高、高更等艺术家吸取当时科学发展成果,创作了大量的印象派绘画作品,为当时的艺术创造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对于色彩冷暖对比的使用就是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每个物体必须与其他物体有冷暖对比而存在位置和关系上的不同,而是因为每个物体存在的特殊性构成了它独特的色彩呈现方式。从对以前色彩理论知识的简单总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题的研究仍有待深入,离实际运用于教学还有一定距离。

3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

3.1 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平面设计是一个创新性较强的学科,然而本专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由师范类院校毕业。这类教师群体通常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但缺乏将专业能力运用到实践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沿袭他们在自身高校就读时候自身所经历的老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以常规的讲授法为主,缺乏创新性。

3.2 概念混淆,与后续课程衔接缺乏连续性

通过课程实践可以发现,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多是绘画专业科班出身,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把教学重点放在绘画作品上,要求高职院校学生重点掌握整体的色调以及色彩的运用。这虽然对于提高高职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大有裨益,但是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归纳色彩能力的培养。学生过多地将精力放在绘画技能的训练上,就会忽视对于整体设计理念的把握,从而降低色彩运用的能力,缺乏与后续课程的有效衔接[1]

3.3 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应用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并将社会需求趋势作为基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变,进而才可做到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综合来看当前阶段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平面设计的实际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在平面设计中色彩方面的具体需求,这于该科目乃至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

3.4 将色彩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设计实践的锻炼分开

设计色彩这门课程是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之一,通常的教学模式是先由教师讲授,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再通过相关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联系联系。这是目前色彩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分开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其存在的实际环境和意义,即有助于帮助学生由一般的绘画性色彩思维逐渐过渡到设计色彩思维。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很明显的弊端,容易造成学生养成纯绘画、模仿的习惯,从而限制了学生自身的设计创新思维,将不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设计能力[2]

4 平面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的有效方法

4.1 重新设定教学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任课教师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目标,转换思想与认识,从主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钻研和学习。一线教师应该提高并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用能力这把“金钥匙”自行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色彩力,教会学生运用色彩,通过表现力更好地诠释平面设计作品的内涵,让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呈现一幅幅视觉盛宴。任课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要打消高职学生的积极性,要积极点燃学生思想的“创新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某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辩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不能把色彩课等同于专业课

我国高职院校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大学之前是非艺术考生,几乎没有任何美术基础,要完成学习任务,只能进行必要的色彩训练,而且一门专业课也不能解决学习上的所有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具备一定的色彩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学好专业课。而西方一些国家,学生上大学前已经具备良好的美术基础,大学期间完全能够适应教学安排,可以不用专门开设色彩课程,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训练中。基于此,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和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平面设计人才[3]

4.3 增加一定比例的实践课课时,进行启发式教学

任课教师应该引导高职学生去发现美,学会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去收集大自然关于美的素材,训练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力。高职学生可以将收集的素材,有效地运用到色彩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使高职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理论教学的内容,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实践课课时,夯实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现有课时较少且安排的比较分散,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学生还未系统掌握设计色彩的原理,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就进入到下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去了。高职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色彩的主旨与内涵,导致课程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基础知识没有打牢,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阻碍。要正确认识绘画与设计色彩的关系,绘画是基础,但也不能忽视设计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实践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高质量人才,要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力,使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优秀的应用型平面设计人才[4]

4.4 加强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

设计色彩不是简单通过绘画对人或物的写生,而是在色彩画形的基础上,进行一种主观性的艺术表现。多媒体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获取信息的工具。多媒体能让学生观赏大量的图片、视频,能激发学生对色彩设计的感官上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得到加强。这对初级学习阶段的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设计、色彩设计与单纯的绘画艺术的区别。进而能让学生明白设计的出发点以及目标,即为立足于社会、满足市场需求而创作。

5 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色彩课教学,必须有科学而正确的认识。既要学习专业美术院校的宝贵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既不能把色彩课完全等同于专业课,也不能忽视色彩课同绘画色彩课及色彩构成课的区别,将色彩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平面设计课程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潇潇.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再思考[D].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8.

[2]胡彦鹏.探析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及色彩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04):59-63.

[3]金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4]于舒婷.中职院校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