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通辽实验中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应用正好可以满足生物教学的这一需求。下面论文就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Abstract: Biolog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has certain complexity,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good thinking ability, in which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can just meet the needs of biology teaching. The following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biolog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思维教学
Keywords: mind map;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biology teaching; thinking teaching
1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够高效地将高中生物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提倡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以教师为主,通过生硬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课后再通过死记硬背来消化教学内容,最后呈现的效果十分不理想,而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按照学生大脑规律来进行思考,以此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左脑逻辑思维与条理等功能,从而有效地刺激学生右脑对于图像以及色彩的记忆,真正让学生在左右脑良好配合与分工的环境下发展自身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其注意的焦点大多是在中央图形之上;其次,主题的主干会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周围四边开始放射;再次,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树状结构;最后,树干的分支主要是由一个个的关键词而构成的。
3 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前预习阶段的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同样如此。有效的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前期,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定的了解,为日后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奠定基础,在构建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选择留白,只列出基本的框架,将细节留给学生,让学生靠自主预习完成导图的构建。例如,在构建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预习导图时,教师可以将大致的框架列出,细胞中糖类,脂质的构成元素,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等,分支的细节内容由学生来填充,以此来达到预习的目的。
3.2 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复习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与巩固的一个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所有的生物知识点较为分散,所以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借助于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复习教学效果,为学生生物考试奠定基础。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节点与连线等方式来将中心主题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点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以此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块,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由知识块发展成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这样就能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且高效地复习生物相关知识,真正实现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此,在高中生物复习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积极应用思维导图来展开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与进步[1]。
3.3 架构实验,强化思维参与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与其相关的生物知识,通过联想记忆,补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的逻辑架构,使学生将原本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全景图,从而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形成解题思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一般都为学生指明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一些实验甚至写明了实验结果,使得生物实验成了学生“不用大脑的手工操作课”,打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实验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学习材料画出与实验主题相关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中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例如,试剂、材料的优缺点、实验步骤的顺序优化等,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呈现在思维导图中,实现隐形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促使学生突破传统实验思维。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学内容创建思维导图,罗列本次实验的原理分析、材料选择、试剂选择、步骤安排,接着向学生提出几个有关实验的重要问题:教材中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洋葱根尖,其优点在哪里?洋葱根尖可以替换为蚕豆根尖、玉米根尖吗?实验操作中要求使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解离3-5分钟,是不是可以其他溶液来代替,比如蒸馏水?一天中什么时间段对洋葱根尖取材最合适?教师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多方位、多层次、多因素地对实验进行分析,对思维导图关键点进行补充,同时强化学生思维参与意识,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2]。
3.4 更好地梳理学习资料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有些同学将知识点记得乱七八糟,在课下梳理时,自己都看不明白,这样的学习方式是错误的,当同学们不能够及时地梳理知识点时,很有可能将这个知识点漏掉。而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点,将大大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同学们可以梳理出条关于高中生物的主干线,再由这几条主干线出发,分出几条支干线,以此类推,学生们将会将高中生物所学的知识点全部梳理出来,应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学习高中生物。
3.5 课后复习阶段的应用
复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查漏补缺和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在制作导图时教师要进行精细的指导,确保学生构建导图的正确性,突出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鼓励学生课后互相探讨研究,互相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在复习时,优质的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加快复习进度,同时学生在复习的同时也能对整个学习阶段的知识重新整理和记忆,极大地克服了高中生物知识点繁杂的特性。
3.6 创新探究,提升合作质量
小组合作探究是高中生物课堂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但通常学生在合作探究时都会出现小组讨论混乱、讨论内容跑题的情况,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组织小组合作时为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记录员,让记录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每个成员的观点清晰地记录下来,避免成员观点的重复。而且有思维导图作为参考,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紧紧围绕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确保合作探究遵循正确的方向开展,提高合作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依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能够维持代谢平衡吗?该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正确认识水和无机盐代谢及平衡的有关内容,比较两者的异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人体代谢平衡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葡萄糖、无机盐、水在代谢平衡中的作用,在细化中认识到钾会随着尿液排出,从而得出不能进食的病人,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钾才能达到代谢平衡[3]。
4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针对教学任务比较重要的内容可以以分组的形式布置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填充,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细胞生命历程部分的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划分为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细胞的凋亡,细胞的癌变五个干支,再对五个干支细分,列出各个干支的概念、过程、意义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出基本框架,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填充,为了确保制作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做出示范,如细胞增殖的部分,可以细化到其概念,以及分裂方式,分裂方式下分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具体的过程意义则交给学生完成。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对繁杂的知识点进行精准的筛选和归纳,消除多余的修饰性的文字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5 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加深学生知识记忆和理解等方面有其他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活动,能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燕芳.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育,2018,(9).
[2]赵书军.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学,2018,(8).
[3]赵卓,汤婷婷.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