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微课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1期 作者:张冕

微课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冕

安徽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为了满足当代教学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微课价值能够提升医学教学水平。论文主要以医学影像教学为基础,探讨微课在其中的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ause,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talents in China is in full sw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contemporary teaching,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microlecture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teaching. Based o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关键词】微课;医学影像;影像教学;微课教学

Keywords: microlecture; medical imaging; imaging teaching; microlecture teaching

1 引言

《医学影像学》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制定的课程,主要根据病变引起的物理信号和形态改变推断疾病,从而评价人体是否健康。在小课示范教学中更强调借助大量影像学图片指导学生学习,这是一个极其需要学生自发认知和深度学习的过程。

2 微课教学模式的发展及特点

在我国,微课教学模式兴起比较晚,2011年,广东省的胡铁生老师将微课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微课的教学载体是教学视频,根据学科的特点来制作针对性的教学视频,是当前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重要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可以接受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后在我国的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迅速发展起来,据调查显示,多数的教师对于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持支持态度。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微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效果,而且微课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微课具有短小精炼、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生动丰富的特点。首先,微课的制作是以某个学科的某个知识点为基础的,教学视频的时长一般在5~10min,将专业的重点内容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内容比较精炼,学生学习的效率比较高。当前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微课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而且视频的时长也符合人体视觉驻留10min左右的规律,让学生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加深理解。其次,微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微课设计是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目的,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分解,从细微的知识点入手,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以及疑点内容录制为视频,让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因此,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有针对性。最后,微课的内容比较生动,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通过视频展示出来,结合真实的案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习的过程更加得生动。而且微课自由开放的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很好地补充教材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微课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可以自己在网上学习优质的教学内容。

3 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的教学活动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由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理论学习和实习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不能有效衔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并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医学影像学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面对面”教学,主要是介绍各系统各类疾病的影像学征象和表现,使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及综合运用,然而医学影像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强,与基础和临床各学科联系紧密,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等众多学科知识,例如,断层解剖学,它是影像学的基础,内容繁多,但在教学规划设置中,其教学学时却相对较少,这样就会对影像学教学效果产生影响[1]。另外,虽然在创新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方针指导下,学校走上了与医院、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道路。这种合作机制也对培育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真正实现共管共赢的场面并不十分理想。多数学生进入医院、企业后失去学校的教导与管理,医院与企业无人员及精力给予有效衔接。而临床大夫任务重、时间少、教育理论薄弱,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临床工作人员进入教学环节后,缺乏合理的监管。能获得企业、医院设备、人员赠予来建立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实训基地的学校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因此,针对以上现状,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优化医学影像教学,有必要尽可能应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以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影像学的学习兴趣,满足各层次各专业医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

4 微课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以翻转课堂为载体

翻转课堂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明显,翻转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捕获、归纳和总结能力提升,对长远的学习能力具有明显帮助,也就是所说的“授人以渔”。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不同的教学模式肯定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教学针对性强,教学目标明确,在医学影像学的示范教学中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培养检索、知识捕获和归纳的综合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觉观察、推断影像学图片中的阳性征象,培养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能力,对远期的学习提升更明显。因此,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使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扩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影像学和临床知识的延伸及学科交叉内容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医学影像学》示范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能促进教与学的目标在课堂上有效的统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2]

4.2 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应当合理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规划,为微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规划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微课的定位,并且在微课视频设计的过程中,积极利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医学影像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医学影像学习的效果。其次,应当保证微课的完整性。微课虽然具有“微”的特点,但这主要体现在其视频精短、内容精简等方面,微课必须具有良好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其教学效果。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微视频的基础上,还应当为其提供其它类型的教学资源,从而保证教学资源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从而收到良好的医学影像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微课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作用。微课虽然能够提升医学影像教学的效果,但是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讲解,教师在微课教学的基础上,应当注重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入讲解,这样才能保证微课医学影像教学的效果。

4.3 课下自主学习

对已进入医院或企业实习的学生,影像学的教学效果和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对已学完医学影像课程的医学生或已在临床工作的医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某些尚未搞清楚或仍存疑的知识点未能及时弄明白。基于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微课”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学习者可根据个人需求、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场所,通过视频教学及网络教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达到弥补个性差异、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查缺补漏的目的[3]

4.4 校内外联合建设实训基地的方针

新课程改革下形成“校院合作、产学结合、共建共享”的育人模式,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根据专业调研结果,学校与行业专家组建实训室建设项目组,联合开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由于影像设备昂贵,后期维修费用较大,发挥学校、医院优势资源,校内外实训教学有效衔接,形成“校内重基础、校外强管理”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仿真放射科职业环境建设,完成基础实训教学,校外利用医院真实职业环境与优质影像设备,完成与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校内校外有效管理,全面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培养,重视微课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提升医学影像技术基地整体建设思路。

5 结语

当前,现代化影像诊疗技术和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也给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实现新型模式和传统方式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品质的专业人才,提高医学影像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微课、慕课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18):159-161.

[2]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37-40.

[3]张英俊,幸小亮,易文中.医学影像教学中慕课、微课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5,9(1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