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农村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1期 作者:张杰

农村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

张杰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李村乡中心学校,河南省 ·三门峡市 472100

摘要】论文主要结合农村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对当前音乐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音乐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论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music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usic course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probes into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music course teaching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levant worker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paper.

关键词】农村初中;初中音乐;音乐课堂;课程教学

Keywords: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s; junior middle school music; music classroom; curriculum teaching

1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农村初中教学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专业能力,对教学的理解力以及课堂的把控能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率。现阶段,我国农村音乐教师总体素养不高,农村的自然环境和薪资待遇也难以留住人才。再加上很多教师基本功较差,并非音乐专业毕业,甚至由其他任课教师代课,自然会降低教学的水平。

1.2 硬件设施不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学设施是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更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如若缺乏音乐教学资源将直接影响学生接收程度。学校里教师除开教材、参考用书和相匹配的音响教材之外,还应配置专业音乐教室和专业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音像器材、打击乐器……)然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收入空虚,学校场地受限,导致对当地农村音乐教育支持力度不足。部分地区中初中配备的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数量不足,只能够满足于“能上课”。一些设备由于过于昂贵,经常被锁在仓库,学生较少能有接触;那些装有多媒体的教室还兼顾其它学科的需要,音乐课使用时间被严重挤压,得不到充分保障;设备经常被过度使用,学校由于人员不足不可能有专门的维护人员,送外维修使用的及时性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1]

1.3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不适应不同地区学校进行教学

现在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初中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没能做到因地因人制宜,导致学生学起来费劲,教师教起来吃力。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晦涩难懂的音乐教材成为了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1.4 音乐教育观念淡漠

音乐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大部分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并没有注重音乐教育这一板块,只是象征性的开设一门音乐课程。农村学校中的音乐教师多由语数外等大课老师兼任。但由于这类教师本身能力不全面和不重视,音乐课上没有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并且音乐课被持续压缩几近于无。农村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音乐教育及艺术教育的认知不足,导致家长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无关紧要。

1.5 忽略了学生音乐情感发展的需求

初中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调动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满足学生音乐情感发展的需求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它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知。但是仍有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忽略了学生音乐情感发展的需求,这样难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也难以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 农村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2.1 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生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音乐训练过程当中的“集大成”者,表演是合奏课的实践阶段和教学成果的展现。表演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在节目进行的过程当中,始终伴随着掌声与演出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于每次的表演活动都记忆犹新,这种深刻的记忆与演出过程中的配合产生出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们在合作带来的掌声中产生出一种自豪感和成功感,进而激发他们内在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2]

2.2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器乐教学效率

教师设计整堂课,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和乐器的特征设计内容,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师把课堂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在唱歌教学时加入乐器演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音准。在欣赏乐曲时,让学生通过器乐演奏,体验乐器的音色、力度、情绪等,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器乐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编一些简单的器乐合奏,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享受这种成就感。教师利用班级现有的QQ群和微信群,将课堂器乐学习延伸到校外,专业教师制作微课发布到班级群,家长将孩子在家练习的视频上传,然后专业教师、班主任与家长一道,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器乐演奏技能。

2.3 加强音乐欣赏的视觉内容,促进听觉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的音乐课程发展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紧缺,教学资源紧张,专业知识的普及率低,从而使得音乐课堂变得低效率甚至无音乐的现象。对于生活在这种资源环境下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音乐听觉系统的灵敏性相对于城镇学生来说较为迟钝,接收新知识的速度和强度也相对落后。因此,加强多媒体、教学教具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扬电视媒体艺术功能,与时俱进”,通过展示动态的图片或视频等视觉的传导,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上进心,促进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认知,接着再引入听觉训练学生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听觉能力的发展。

2.4 转变教师思想认识

音乐教师应该多读音乐教育的各方面的文献,切实了解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农村荒漠的音乐文化生活,尴尬的学校资料设备,作为新课标的倡导者,实践者,都必须转变自己消极的思想。立足现有的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用实际行动去改变家长认为音乐教育没有用的思想观念。

2.5 完善硬件设施设备

随着国家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农村部分基础教育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例如:食堂、图书室等一应俱全,但音乐教育所需的相关设施和器材完善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教育局应联合县文化馆等相关单位促进音乐学科建设,健全音乐教育所需要的设施设备。

2.6 教师通过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教师的亲和力来源于一个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领悟和对学生的关爱。教师的感染力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以及教师个人扎实的基本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和启发,学生唱得还真有点味道,突然让人感觉到这节课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逐步把学生带入了音乐的殿堂,音乐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了。教师的感染力逐步形成了影响力、个人魅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在器乐方面(包括除了钢琴的其它乐器)比较突出的可以把器乐的演奏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学习江苏民歌,可以把笛子、二胡等乐器运用于教学,记得有一位教师在上《江南好》这个单元时,导课用了竹笛的演奏,由于他演奏技巧非常娴熟,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了。总之,教师只要有心、用心,练好基本功,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课堂,你的课堂教学就会与众不同,效果突出。

2.7 通过学生所熟知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所熟知的音乐来进行情感教育,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进而充分发挥出情感教育的价值。若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或者隐晦,学生无法有效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而会影响情感教学的效果及质量。例如,《红旗颂》这首歌曲是学生们所熟知的。在欣赏开始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五星红旗的意义进行理解,知道五星象征着哪些内容。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能够带着崇敬的态度与情感,在歌曲中展现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演唱也会逐渐理解到《红旗颂》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而言,所熟悉的歌曲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理解歌曲的内涵。所以在运用情感教学时,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过学生所熟知的歌曲来进行情感教育,进而提高情感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价值。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成为了农村教育事业中的关键,只有把音乐教育这一环节抓好,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素质教育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蔡子聪.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4):176-177.

[2]徐亚男.创新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11):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