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1期 作者:张毅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

张毅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两相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思政内涵,并引入生活实际情况,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政治觉悟。文章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展开探讨。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students, help them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roduc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ife, and improve their own literacy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思政课程;实践教学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云南省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张毅,(1970-),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理论、人文地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1 引言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必须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所以整合两者是基本前提。同时,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健全教学体系,提升思政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将思政课程的思想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决定着他的人生价值观和品行的好坏。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格素养,还有效的激励学生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积极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在为人做事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意识,面对一些不道德的社会行为进行自我约束。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全面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一名社会公民的存在价值,尊重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面的彰显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来说,不仅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还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理想,促使学生有目标的去成长和发展。

3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不清

目前还有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目标上过于宽泛、笼统,不够详细、明确,主观随意性强,导致实践操作上遭遇困境;同时存在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间的关系没有理清或理顺的问题,往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导致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3.2 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

课堂互动是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拉进师生距离的基本方式。沉闷而呆板无趣是当前思政课堂教学的“常态”,课上睡觉、逃课、课上打游戏等不良学习行为成为很多学生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而教师对学生这些听课行为视而不见让学生更加肆无忌惮,思政教育逐渐沦为一种形式,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给师生带来了负担。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能够选择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比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都安于现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未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3.3 学生认知不足,缺乏动力

学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的教学主体,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存在状态对教学的有效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应对教学过程,没有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为自己的人生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不能有效的投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当中,以至于不能从中获取有效的教学意义,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得不到提升[1]

4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

4.1 构建多层次和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在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念、素质能力的同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以提升实效性。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其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则更容易实现上述目标。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精神、道德水准、法律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使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和近现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与理解,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2]

4.2 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1+N的教学整合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思想修养和法律基础内容时,教师要仔细地分析这个学期课程的特点,然后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学生的生活、理想、人生价值等多个方面,是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演讲、竞赛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说讲的形式,相互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体验成长和生活的乐趣。而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可以组织影片观看、爱国基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去了解理论知识。同时,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活动和例子进行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奋斗的重要思想。可见,通过1+N的教学整合模式,能够形成理论认知、实践考察、互助体验、历史感悟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相整合的模式。

4.3 健全教学机制,提升执行效果

首先,要成立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整合机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定学校进行思政理论与实践整合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然后监督教师在教学中的实施与落实效果。教务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方案,并为思政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实施提供制度与政策上的支持。团委和学生处发挥好主管的作用,积极开展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特色活动,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以提升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效果。其次,要建立两者整合的组织形式。要在教学中将理论作为认知引导,将实践教学作为行为养成的方向,然后采取大班理论与小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采取集中讲授和分散实践的组织形式。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利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最后,要组建两者整合的监督评价机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评价普遍存在忽视学生差异性的问题,所以要在以往评价形式基础上,突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生生评价、部门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的统一,在教学中从理论与实践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估,简化消极评价,不要用负面语言批评与攻击学生,以此来提升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执行效果[3]

4.4 统筹安排假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按照“三全育人”要求,学校应把寒暑假和节假日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利时机,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在节日期间布置“小作业”,如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追忆先人的实践活动,端午节和中秋节进行“我们的节日”体验活动;在寒假期间围绕阖家团聚、孝老爱亲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口述史”“微视频”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亲情、友情以及家乡、社会的变化,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在暑假期间组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体验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了解社会的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问题;开展留守儿童、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调查等,并及时总结成果,扩大实践教学影响。

5 结语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打造高校思政课“金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对实践教学有着普遍强烈和高水平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有效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谭笑.公安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实施策略[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9(02):117-121.

[2]尚起媛.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01):51-53.

[3]靳蓬.高职院校思政课面临的困境与教师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