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审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问题研究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摘要】审计在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人才的培养也因此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本科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审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进行研究,在横纵对比高校审计专业课程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各高校专业课程的两种定位和影响课程设置的三个方面:市场需求,高校培养方案,审计职业特点,并就本科审计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审计;本科;审计课程;课程设计
文献综述
随着审计理论越来越成熟和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审计已渗透到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审计学科的发展滞后,会影响到我国审计事业的持续向前发展。没有与我国审计发展相适宜的审计学科体系,必将阻碍审计学科的发展,制约了对研究型 、实用型以及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所以审计学科的顶层设计对于构建和创新审计学科体系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重大(王永在,2018)。目前我国对于本科审计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学者和审计教育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郑石桥(2019)主张用通用化定位来培养人才,课程设置应以包含审计基础和业务的通识课程为主,特色课程作为发展。常艳(2019)提出建设审计学课程组的新思路:将相关课程纳入课程组,分清每门课在课程组中的定位,对课程组内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修改,重新设定。刘杰(2018)认为为了培养审计人才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专业课程应由“基本知识与技能,理论实务与实务知识,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组成。阳杰, 应里孟(2019)等学者也指出在今后的审计学课程中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性。吴霞,王彦芳(2020)倡导“成果导向型”OBE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中深化校内外合作实践。本文从高校间审计课程对比和调查出发,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为现在的本科高校审计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一些笔者的看法和建议。
各高校本科审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对比分析
截至2020年共有198所高校开设审计学专业,其中本科院校128所,有四所属于“211工程大学”,大部分是财经类院校,我国对专业化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我们要加强审计学科建设,构建合理的审计课程设置体系,打造审计一流学科品牌,为我国审计事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在此笔者选取了198所高校中较为典型的8所高校,将所选样本高校的审计学专业课程的名称,学时按照学科基础课(不包括大学本科通识类课程),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分类整理,横向对比高校间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异同,纵向总结本科高校审计学课程设置体系的特点与不足。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一)本科审计学基础专业课程设置差别不大,主要是会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法/金融基础课,在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期间内开展,审计学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和经济类课程,与会计学的专业基础课大致相同,这符合实践中的经验情况: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不仅取决于审计理论的熟练运用,还取决于会计知识是否掌握牢靠。
(二)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主要在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开展,各高校之间差异比较大,审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是专业主干课共同课程,专业主干课设置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审计学基本原理和会计学进阶课程为主,审计业务课程在选修课中出现,如开设审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等作为专业主干课,开设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等作为专业选修课。另一个是以审计学原理和审计业务课程为主,选修课为结合具体审计业务的特色课程,如工程审计,项目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这两个方向的不同点在于对审计业务课程的定位不同,前者重知识基础,将业务课程设置在选修课程中,后者重业务,在选修课中结合更具体的业务培养学生审计技能。其实两者的区别在实际中是非常微妙的,界限常常因为师资力量变动,课程安排变动等原因而不好判断。
(三)审计课程定位在各高校间不同。比如有的大学以大数据审计为导向,只招收理科生,课程设置将审计学与数据科学结合起来,培养更加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审计高端人才;有的大学按照审计主体不同细分审计专业(主要为财经类大学),比如注册会计师方向,内部审计方向,等细分专业,或者存在ACCA方向,国际内部审计等特色专业,结合不同审计主体的不同之处因材施教,培养多技能,综合能力强的审计人才,在实践中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细分可能会造成课程的重复等问题。
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
通过对比分析得知各高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较为明显和显著的是市场需求趋势对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各个高校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不同对审计人才培养方向的影响,审计职业的特点如独立性,谨慎性等对审计人才培养要求的影响。
(一)市场对审计人才的需求
审计专业建设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这是由于审计的技术性应用性决定的,也是现在国家法治建设,经济社会生活正常运作离不开审计工作的必然结果。以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IAEP方向)的毕业生(调查样本4848人,毕业时间覆盖1-18年)为例,调查报告显示60%的毕业生从事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翻译),建筑与工程,房地产开发五个行业,另有40%的毕业生从事其他34个行业。其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职业是审计专员,会计师,银行会计/柜员,占比53%。并由此看出:
(1)审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集中度较高,多从事于金融政府机构和政府部门,职业方向清晰,路径明确。这对大部分开展审计学专业的财经类院校无疑是一种优势,在培养审计人才时注意培养开拓学生的财经法律素养,如开设金融,法律等基础类课程和提高类选修课。
(2)目前市场上审计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广阔的,金融证券市场对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需求仍然旺盛。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专业证书的加持,所以在本科阶段,审计专业课程不仅要包括基本的审计知识和业务技能,还要注意学生的职业规划培训。
(3)审计本身是个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审计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审计工作,还可以从事税务,会计,法律,财务管理等相关行业,这与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教育培养要求相适应,也为审计专业毕业生做出更多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二)不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不同
不同本科院校基于本身情况,如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培养要求等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案,有的基于大数据的前瞻性视角,有的基于办学特色“特色质量国际化”,有的基于我国审计人才的迫切需求等等,因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导致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同,主要体现在审计业务和特色课程中,在审计学科基础课中差别不大。笔者认为,这正是审计学科建设发展的体现,不同高校审计学科建设负责人应相互借鉴交流,求同存异,共同推进审计课程设置体系的优化完善。
(三)审计职业特点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仍有意义。审计的定义中说:“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客观的获得关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进行认定的证据,查明这些认定与确定的标准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做出评价,并把其发现的结果传达给有利益关系的用户”。 “系统的过程”说明审计有着完善的基础理论和相对规范的操作流程,这是需要理论学习的,而“认定”“做出评价”“传达”在实践中的切实应用也需要牢固的审计基础知识原理。所以即使在倡导实践教学的现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仍然不可缺少。
(2)审计职业是不断发展的,比如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随着时代发展而快速发展着,此时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不一致,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
对审计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结合课程间关系,调整审计专业相关课程顺序,应当按照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到业务知识课程,最后到审计特色课程这样逐渐提高,逐渐精英化专业化的顺序开展,同时也要注意三个课程模块之间的顺序,比如在基础课中应当先开展《统计学》再开展以统计学知识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另一方面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顺序问题,是先理论再实践,还是理论教学中穿插着实践,这取决于学校的资源水平与安排。
(二)增加培养学生审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比如模拟实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在一般教学过程中,由于审计的技术性特点,多以单方向传授审计传统理论知识为主,注重审计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审计课程以培养审计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也不能忽略教师对学生活跃思维的启发作用,为我国审计事业培养基础知识牢固,有创新思维的审计人才。
(三)在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适当打破按照审计主体的专业分类对于课程设置的束缚。部分高校按照政府审计,CPA审计,内部审计进行专业细分,导致学生囿于细分专业,细分专业方向应当在更专业化的审计特色课程中加以体现,在业务知识课程中稍有侧重,细分程度在不同课程阶段应该不同。
(四)强调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才的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IT技术)的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审计工作中,运用新的审计技术,审计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所以在审计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增设如IT审计,大数据审计,编程语言等课程并落实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李肖(1998-),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IAEP)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9SX01006Z)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常艳.基于提升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财政监督,2019(10):105-109.
[2]刘杰. 高等院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 财会通讯, 2018, 000(004):38-41.
[3]时现.我国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征、维度、矛盾及选择[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17-20.
[4]王永在.国家审计发展对审计学科建设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8(10):33-34
[5]吴霞, 王彦芳. 成果导向理念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商业会计, 2020, 000(003):126-128.
[6]阳杰, 应里孟. 审计大数据分析人才需求及其培养——基于CDIO理念的模式建构[J]. 财会月刊, 2019, 848(04):110-121.
[7]郑石桥.关于本科审计学专业的审计类课程设置若干思考[J].财会通讯,2019(28):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