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农商行着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成效
张家港农商行
摘要:近年来,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经过张家港农商行审计部的不懈努力,提出了一系列相关举措,揭露出了大量违规问题,有效遏制了经营风险。为了提升行内内部审计工作成效,通过对近年行内业务发展的反思与思考,本文对审计计划、审计技术、审计效率及审计人员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审计;金融风险;技术运用;人员培养
近些年来,我行审计部通过整章建制、开展常规序时审计以及各种专项审计、加大整改追责、强化审计成果运用等举措,揭露出了大量违规问题,有效的遏制了经营风险,强化了合规经营理念,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得到增强,专业性、针对性得到提高。在当前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审计在揭露违规问题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行实现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把好关、服好务。
一、群策群力,以集思广益充实审计计划。
摒弃“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一旦确定,全年雷打不动按计划执行”的传统思维,充分结合管理层和董事会意见开展审计工作。
1、将审计目光投向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领域,尤其是固有风险非常高的领域。
2、全面回顾近些年高速发展的业务,梳理业务管理流程现状,排查风险点,关注产品设计缺陷,为高速发展的业务把脉。
3、对某些薄弱业务开展专项审计。例如:针对我行近年来集中采购项目增多,采购预算增长的现状,对集中采购业务进行了专项审计。通过审计推动开展专题专项整治,促进各条线部门对集中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健全完善十余项规章制度。
4、对相关考核中排名靠后的部室进行专项审计。例如:2019年对在省联社考核中排名靠后的部门进行专项审计,提出了制度建设、安防管理等方面不足,并剖析考核靠后原因。
5、群策群力,选准“好项目”。通过自愿申报项目的方式,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员工多学习各条线业务,拓宽视野,培养精通多条线业务的审计人才。通过这种模式发动大家寻找本行管理的盲区和业务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度和充分性,以线提面,剖析全行管理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创新技术,以创新规范充实审计力量
1、注重非现场审计分析运用。一是实现EAST3.0数据基础的模型建设,提高审计覆盖面;二是通过分析重点业务和异常数据,视风险程度选择审计重点,同时对未列入审计范围的单位和业务进行监测,提高了审计检查的突击性和震慑力;三是持续加强外部数据的收集整理,通过法院、公安、工商、纪委等多种外围途径排查异常情况,拓宽线索来源的渠道。
2、推进大数据应用。巧用大数据智能手段,准确获取数据分析结果,提供不同审计思路和疑点分析,减少审计人员机械操作时间。同时,将审计方式由事后发现问题变为实时监督的风险预警控制,为相关部门提供前瞻性意见。
三、找准症结,以强化流程提升审计质效
1、强化审计分工,整合审计资源。按照“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合理安排审计人员分工,将各审计事项任务细分到人,明确责任,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专业型人才或熟悉精通的人员来完成,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能力,保证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最优化。
2、跟踪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审计成果运用。一是继续开展“两会”即问题通报会、联席研讨会,深化审计问题整改。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听取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看法和整改的意见。组织与涉及问题整改的条线管理部门召开“联席研讨会”,多部门联动促进整改,明确责任。二是推行审计现场通报反馈流程和审计结果公告机制,定期公布审计报告、稽核简报等审计信息,让全行员工了解审计监督情况。
3、加大问责力度,对经营机构和一二道防线进行双线问责并落实整改。开展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落实行领导重视、管理部门改进、经营机构纠正的全面整改机制,监督被审计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及时整改。
四、找准症结,以审计精神补齐部门短板
1、加强审计专业能力培养,通过内外部培训、岗位轮动,查漏补缺,提升内审人员业务素质。
2、注重科技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增加科技背景人员的配备,另一方面对已有审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部已成立一支非现场审计小组,专门承接审计项目前期的模型量产任务。2019年该小组开发的“员工经商办企业”获得江苏省联社考评一等奖。
3、开展审计项目积分制考核,全面考核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项目时效、项目成果、项目质量、整改质量、成果运用等情况,注重审计评价与被审计单位采纳情况,将项目形成积分制考核,纳入审计人员全年绩效考核,作为年度优秀审计项目、审计达人和先进个人评选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