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是否支持父母参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南京市高校经管生的抽样调查
南京审计大学 南京 211815
摘要:目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从养老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为切入口,分别从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产品了解程度、养老观念等几个层面对南京各高校经管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影响其对父母购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态度的因素,进而找出以房养老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字:以房养老;经管生;影响因素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年人群体的占比不断增长,科技水平进步使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计划生育”等政策的施行让社会更多呈现出“小家庭”模式,子女的养老压力日渐沉重。在此背景下,创新养老方式,缓解社会养老压力迫在眉睫,其中,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商业养老保险,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是拥有房屋产权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具体指老人将其所有的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但仍具有房屋的使用权直至身故。从住房所有权角度,中国的住房自有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大部分家庭偏好于投资不动产,这为该保险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财富基础;从社会养老形势角度,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用于社会养老的财政支出也相对紧张,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既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能够降低子女的压力,符合目前的社会形势。故而,我国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虽然此前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试点结果不太理想,但仍具有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文献综述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这一模式在国外早已盛行多年,先后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得到推广,尤其在美国发展的最为成熟。大量国外学者对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产品定价、市场潜力和可行性等理论问题与实证分析进行了各种深入研究。Jaobs(1986)和Thomas(2007)开始研究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各类风险问题,并尝试做出一定的预测。L Liu(2016)利用生命周期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住房遗赠动机与居民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需求成负相关关系。我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步晚,所以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学者对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研究较晚。刘大唯(2011)认为影响老年人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有无子女,拒绝参保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或其本身已有足够的养老金进行养老。石振武(2016)发现财富的代际传递和目前社会对家庭养老的过分倚重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推行的重要制约因素。熊景维(2017)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收入、子女数量和经济状况与需求意愿呈负相关,子女对相关政策信息的了解程度和支持态度与需求意愿呈正相关。我国特殊的国情和传统思想文化决定了在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时不能完全借鉴外国经验,而需因地制宜,推出多元化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才能更好地缓解我国养老压力。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本项目组2020年7月进行的高校学生对父母参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态度的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南京各高校经管生。本次调查采用网上发放方式,共发放和回收问卷1068份,其中有效问卷804份,有效回收率为75.28%。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对于该保险的了解程度、参保意愿等方面。
(二)描述性统计
1.整体分析
纵观本次调查,高校子女对父母参保态度中,持无所谓态度的高达58.43%,支持居第二位占22.47%,略高于反对的19.1%。由于本次问卷是针对经管生这一特定群体进行的调查,与普通民众相比,经管生对以房养老有更深刻的理解,然而数据仍呈现一边倒的局面,无所谓和反对态度总和高达77.53%,我国以房养老产品有待改进和推广。
表1 高校在校生对父母参保态度选择情况描述(%)
|
| 人数 | 百分比 | 总计 |
高校在校生对父母参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态度 | 支持 | 228 | 28.36 | 804 |
无所谓 | 396 | 49.25 | ||
反对 | 180 | 22.39 |
2.局部分析
(1)由表2可知,个人基本情况中性别、家乡省份对高校子女是否支持父母参加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有显著影响,而年级、子女数量对高校子女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在支持与反对样本中,男性比例均高于女性比例,男性更倾向于支持父母参保的主要原因是以房养老可以有效缓解其赡养父母的经济压力,减少生活负担,而更倾向于反对父母参保多是出于赡养双亲的责任感或不愿意放弃房产继承权。女性在对此问题持无所谓态度的比重高达57.50%,应是出于女儿角色在家庭中相较儿子赡养老人的负担较轻或没有房产继承的缘由。从家乡地区来看,来自华南、华中、华北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南京高校生对以房养老接受程度较高,所有地区中持反对态度的比例都较低,这是因为调查者都是经管生,对以房养老有更多了解,接受程度相对较好。
表2 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描述(%)
项目 | 支持 | 无所谓 | 反对 | |||||
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 | 性别 | 男 |
|
|
| |||
女 |
|
|
| |||||
年级 | 大一 |
|
|
| ||||
大二 |
|
|
| |||||
大三 |
|
|
| |||||
大四 |
|
|
| |||||
家乡地区 | 华东 |
|
|
| ||||
华南 |
|
|
| |||||
华中 |
|
|
| |||||
华北 |
|
|
| |||||
西北 |
|
|
| |||||
西南 |
|
|
| |||||
东北 |
|
|
| |||||
城乡 | 城镇 |
|
|
| ||||
乡村 |
|
|
| |||||
父母育有子女数 | 1个 |
|
|
| ||||
2个 |
|
|
| |||||
3个 |
|
|
| |||||
4个及以上 |
|
|
|
(2)家庭收入情况和父母养老安排是影响高校子女对父母参保态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其各个方面对高校子女做出的选择都有一定影响。由表3可知,是否愿与父母同住、父母是否有社保、父母是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父母是否愿意购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父母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了解程度、家庭持有住房数对南京高校生的态度有显著影响。不愿与父母同住的高校生倾向于对父母参保持无所谓态度,多是出于自己在外有别处居所,父母参保可以缓解养老压力的考虑。家庭中父母至少一方没有社保和父母没有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高校生支持父母参保的比例较高,应是出于以房养老为他们缓解赡养经济压力提供了新思路的缘故。父母对购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意愿越高、了解越深,子女对父母参保持反对态度的比例就越低,可见子女较为重视父母的意愿,也更愿意支持父母的想法。除没有自有住房的家庭外,其他家庭持有住房数越多,高校生对父母参保持支持态度的比重逐渐降低,持有住房数越多,意味着家庭越富裕,养老经济压力越小,参保的可能性越小。
表3 被调查者家庭收入情况和父母养老安排描述(%)
项目 | 支持 | 无所谓 | 反对 | |||||
被调查者家庭收入情况 | 家庭收入是否足够支出 | 远远不够 |
|
|
| |||
不太足够 |
|
|
| |||||
一般 |
|
|
| |||||
足够 |
|
|
| |||||
非常足够 | 50 |
|
| |||||
家庭持有住房数 | 无 |
|
|
| ||||
一套 |
|
|
| |||||
两套 |
|
|
| |||||
三套 |
|
|
| |||||
四套及以上 |
|
|
| |||||
是否购买社保 | 父母都没有 |
|
|
| ||||
父母一方有 | 66.67 |
|
| |||||
父母都有 | 23.08 |
|
| |||||
父母是否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 是 |
|
|
| ||||
否 |
|
|
| |||||
是否愿意与父母居住 | 愿意 |
|
|
| ||||
不愿意 |
|
|
| |||||
父母是否愿意购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 是 |
|
|
| ||||
否 |
|
|
|
(3)由表4可知,高校子女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越深,支持父母参保的比重越大。调查者中“比较了解”占较大比重,说明经管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以房养老的宣传工作在经管生群体中取得较好成果。在支持和反对样本中,高校子女随着对以房养老了解程度的加深,支持和反对的比例都不断增加。高校子女随了解程度不断加深更倾向于支持父母参保的主要原因是熟知以房养老的益处,更愿意做出尝试,同样,持反对态度也是因为对以房养老的弊端有更深刻的理解,倾向于规避风险。被调查者的养老观念对其是否支持父母参保没有显著影响。样本中,养老观念为靠子女养老的占较大比重,说明家庭养老方式还是社会认可的主流养老方式,“养儿防老”思想仍被年轻一代人接受。
表4 被调查者了解程度和养老观念描述(%)
项目 | 同系列内容
查看全部 相关推荐同分类资源 更多推荐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