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

2020-08-29 00:00:00 来源:《创新时代》2020年7期 作者:刘星余

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

刘星余

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127

摘要:随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发展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表现出了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显著优势。本文主要以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切入点,对比考察中国经济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所展现的坚强韧性和灵活调整能力,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

目前,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且不断蔓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满足抗击疫情的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的原则,梯次推进复产复工,有序组织保产保供,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面对疫情大考,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所显露出的弊端形成了鲜明对比,正确看待并理性认识这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 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明显

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自其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从其历史进步性来看,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更有利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也更加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但在这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遭受肉体折磨和精神摧残。[1]因此,马克思形象生动地指出:“资本来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西方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已经面临这大幅度下滑甚至衰退的危机,股票价格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的状况。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暴露出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不足,更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弊端。

二、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明显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国整体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积极的参与到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和“总体战”中,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彰显出其巨大的优越性。

首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优越性中得以显现。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我国针对生产、流通、交易等各环节存在的实际困难,实施差异化的调控政策,着力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共渡疫期难关、保产保供、稳岗就业,扭转了工业生产大幅下滑的局面;同时,加大工程建设、减税降费,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助力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反映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国家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勇于担起责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越性。

其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得以显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华人华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大爱精神。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各省市派出医护精英力量迅速向湖北集结,军队系统选派军医精兵强将驰援武汉;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全力奋战在基层一线,全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前线阵地;广大居民响应号召,自觉做到科学防护,减少社会活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个人力量,体现出以捐赠、慈善和志愿行动为表现方式的第三次分配彰显出巨大价值,鲜明彰显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得以显现。一方面,中国政府充分发挥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运用综合调控手段促进特定的资源向医疗行业集中,优先组织防疫必须的医疗器械、医药物资等紧缺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证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畅通;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做到疫情可控、生产安全前提下,全力组织农产品等生活必须消费品的市场供应及其便利化,满足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的正常生产秩序,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三、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冲击意义非凡

回顾历史,我国社会经济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国际金融危机、贸易战等数次风浪后,依然葆有勃勃生机、旺盛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次次在各种灾害中顽强抗争、守望相助,一次次在废墟中挺直脊梁,彰显出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

立足当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增效,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韧性强劲有力,14亿中国人的巨大市场和对美好生活的巨大需求,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宽广的发展空间。

放眼未来,中国经济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将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向着更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4.

  2. 马克思.资本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刘星余(2000- ),女,汉族,贵州盘州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