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以赣东北弋阳县为例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330038
摘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大动脉,唯有找到金融动脉的“循环动力”和“流向”,方能撬动农村经济发展,解脱一方百姓。在探究这个主题的过程中,以助力精准扶贫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基本调查方法对弋阳县的金融扶贫治理模式进行评析与思考,分析政府在金融扶贫项目中的内在治理逻辑,结合调查结果及对金融扶贫项目的系统分析和相关金融扶贫案例经验,阐述金融扶贫治理模式的发展建议及方向。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支持路径;
如今,贫困人口问题已经是严重阻碍当代我国国民经济均衡健康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而中国企业贫困人口群体总数中,农村企业贫困人口总数占比最高。截止2015年至019年的11月,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1660万,相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386万,虽然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有大幅度的下降【1】,但我国剩下的这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因其贫困恶化程度深,返贫致富风险大,是最难消除的,我国今年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道路仍十分艰难。
党的十九大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定了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出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一、弋阳县精准扶贫背景概况
弋阳县在今年推进精准整体扶贫攻坚工作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积极推动实施"一村一策"计划,通过因地制宜、量身定做精准扶持脱贫政策,整合专村谋划推进各个贫困村精准整体脱贫。荃田源村该村是个小型自然村,有一个贫困户9户。工作组根据我们村里常年有种高产量好油茶的优良传统,引导这些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农村发展高产量的油茶传统产业中去起来。如今,荃田源村每户油茶种植面积规模过5亩,高产精品油茶种植总面积已高达500亩,每亩每年平均可实现经济收益1600元。去年以来,该县共累计投入产业发展扶贫项目专项资金000万元,积极引导扶持农村发展生产雷竹、毛竹、油茶、红芽芋、蔬菜殖业等全县优势传统特色产业,【5】带动4000余户农村贫困户、1.4万贫困人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到目前共有效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61人。
二、调研过程及结果
2.1调研方式
由于疫情影响以及调查对象的特殊性,本小组为方便后期数据分析以及统计,采取线下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来进行本次调研:
线下调查问卷发放调查的方法:首先设计好线下调查主题问卷,采用b、a4纸方式打印,在本项目的线下调查问卷范围内及时进行问卷发放,主要针对受访老人及其家属,参与者的社会组织成员(针对老人年龄较大者,针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要求代其本人填写);
访谈法:针对线下,设计好访谈问题,对相关组织以及扶贫机构负责任人及部分老人和当地长居人员进行访谈,获取并记录更详细的信息。针对线上,本小组提前准备问候语与问题等,并及时记录便于后期整理信息。
2.2调研结果
调查问题对象主要范围为弋阳县当地农村居民,调查对象范围主要是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我们问卷采取了网下线上问卷发放、线下整体走访和将填写在线问卷与有偿填写问卷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问卷调查,在很在较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我们整体走访问卷的调查回收率和调查有效率,具有重要分析参考价值。
当地居民多数表示对于其如今的扶贫政策以及效果较为满意,通过扶贫,弋阳的道路设施基本完善,交通开始便利;并且改善了住房的条件,村容容村貌变得整洁。其中超过一半的人,感受到了人们的生活在扶贫的过程中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需要能得到满足。但同样也有居民认为当地扶贫政策不匹配,不符合实际情况;扶贫精准度不高,不能准确定位贫困户。
三、调研结论
1、金融政策支持对于那些帮助众多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企业重要性极大
在针对弋阳县为什么还未全部脱离贫困这一问题中,人们表示地区偏远,收入单一、没有可靠的经济收入来源、家庭人口多,开支大、青壮年人口出去务工,劳动人口缺失、某个家庭成员身患疾病,经济负担承重、与农产品滞销为主要导致因素。
而对于这些突出问题,现阶段的当地产业扶贫扶持政策虽然已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是捉襟见肘。农村居民们资格参加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项目中,基本上就只是包括新型农村居民合作家庭医疗、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并且还是普遍存在30.56%的农村居民未资格参加农村社会保障服务项目。扶贫的工作方式仍旧变得不够那么多样化和太精准化,导致广度和力度上仍存在缺陷。对于青壮年人口出去务工不愿呆在农村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家庭经济负担重没有有效的应对。
这边也就凸显出政府金融政策支持的巨大重要性。金融产业扶贫政策能够丰富农村扶贫发展方式,从而有效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制造就业岗位能够吸引更多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谋发展,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确实离不开乡村金融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一个关键金融力量。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是面向输血式产业扶贫和转变为造血式产业扶贫的重要发展渠道。
第一,金融产业扶贫,可以有效推动全体贫困地区加快形成相互促进、共同积极参与的贫困地区治理工作机制,帮助全体贫困地区和全体贫困户牢固树立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变被动金融扶贫为主动金融脱贫。金融监管扶贫项目具有的是资金流动量大,来源多和渠道广,可实现持续和高效循环经济使用,金融部门直接参与扶贫资金综合使用和金融监管更有效,能更好地用于支持重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发展扶贫优势产业和开发特色扶贫产品。特别是在强化产业脱贫扶持上面还可以更好地与产业扶贫重点经济社会组织相衔接结合,促进产业扶贫重点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改单纯依靠发放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或依靠政府大包大揽的产业扶贫融资模式,引入一些注重遵循市场规律的商业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机制,做到精准扶贫不懒和扶懒,扶贫时干不干和扶不好看,扶志不靠和扶志等靠,真正彻底改变贫困人民群众等、靠、要的落后扶贫观念。
第二,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是有效净化金融产业链和扶贫发展生态的重要一环。习近平近平总书记今年提出的精准产业扶贫战略思想中提出精准化扶贫是精准产业扶贫的重要核心。长期以来现在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工作不论到底是在针对贫困人口的准确识别或者是在财政支持扶贫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等等方面,都普遍缺乏一套精细化的扶贫工作服务理念。由于这些金融扶贫资金的合理投入并非是完全跟着具体扶贫项目需求走,是完全跟着具体贫困户本人意愿走,所以在合理发放创业贷款和合理使用其他贷款资金方面,都一定能非常精准及时到达给贫困地区各级政府以及其他贫困户每一个人。通过诚信金融精准诚信扶贫,在整个贫困地区和全体贫困户中有效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让贫困群众自己守信教育自己,不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诚信管理体系有效建设,而且还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和谐小康乡村体系建设,对加快推动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精神文明与政治法制建设也大有裨益。
第三,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是加快促进产业扶贫精准工作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有机紧密结合的重要润滑剂。现阶段,我国推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推进新农村体系建设所要急需的大量或部分农业资金都需要完全依靠农业金融机构投入。深化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最大的政策障碍之一是那就是金融资金来源匮乏,金融重点扶贫项目可以有效破解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资金短缺难题和"三权"农村抵押业和质押业的难题。通过农村金融精准长效扶贫,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贫困地区与农村贫困户精准脱贫有机紧密结合,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户经济发展的红利空间。通过开展银行农业扶贫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不断扩大促进贫困地区的农业再生产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与持续发展,引导贫困农村特别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规模经营、农村劳务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促使贫困地区组织更大规模发展生产和农业经营,减少农业生产中和经营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确保农村信贷资金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2、贫困农户为金融需求的主体,但需求难以被满足
虽然当前我国越来越高度重视开展金融产业扶贫各项工作,数据分析显示虽然我国近年金融产业扶贫各项工作发展成效显著,但还有人应清醒看到目前我国金融产业扶贫各项工作仍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大部分贫困地区甚至尚未完全起步。
要想进一步提高其满意度,必须的就是要大幅度地优化了金融支持的路径,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并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贫困人民的不同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精准扶贫的模式。且目前我国贫困人口对于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日益地呈现出一种规模化、多层次、综合化的发展特点。这也就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对于贫困地区人口的满意度和需求及其行为方式特征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给不同需求类型的贫困用户金融机构提供不同需求特性的精准金融产品和其服务;更重要的应从针对贫困地区当地贫困人口的视角切实为其量身设计特定的精准金融产品和其服务,以此来进一步确定精准扶贫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定位,达到进一步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目的。
四、总结与讨论
目前农村产业金融扶贫支持农村产业金融扶贫被看作是一种特惠金融的手段,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经济空间内,针对特定的扶贫政策目标和贫困群体的支持是必要和可行的,但由于其本身固有的体制机制缺陷,严重地制约着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具体来说,主要产业扶贫存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制约发展的因素:第一,扶贫支持产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狭窄。目前农村金融扶贫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还比较滞后,金融对支持农村产业的扶贫主要为金融支持银行贷款和政府支持,其他产业扶贫资金来源多的渠道和方式较少,利用公司股权、债券等直接向产业融资的渠道间接融资的数量小,占比低;第二,产业扶贫资金在项目建设中存在占比较高的金融风险。目前农村的产业扶贫以蔬菜种植业和生猪养殖业等农业产业项目为主,扶贫项目的建设周期长、信息不对称、缺少市场定价的优势,市场波动的风险较大,市场的供求和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金融支持扶贫政策和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最终收益的影响重大。第三,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意愿明显不足。金融机构贫困户是以实现盈利增长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扶贫资金市场主体,相比于商业贷款,扶贫资金工作的责任大、成本贵、风险高、收益小,加上金融机构贫困户由于抵押物偿付能力缺乏、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差而对资金的需求小、急、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扶贫工作金融机构在扶贫资金风险的控制和扶贫资金成本风险控制上的压力较大。第四,贫困地区信用和金融扶贫的生态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目前贫困地区的信用企业风险意识淡薄,贫困户普遍存在违约、失信、逃债等各种风险现象,一旦贫困户发生了赖账,可能就会产生各种跟风的现象,导致贫困地区整体的信用和金融环境不断发生恶化。一旦有效解决了这些风险问题,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信用和金融扶贫的信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N]. 石嘴山日报,2020-08-10(001).
[2]泊头市统计局 栗祯. 脱贫攻坚贵在“三精准”[N]. 沧州日报,2020-08-10(P07).
[3]万如韵,陈逸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以江西省L村的产业发展为例[J].北方经贸,2020(08):60-64.
[4]于润艳. 精准脱贫:党的历史责任与光荣使命[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29(007).
[5]李创,吴国清.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J].西南金融,2018(06):28-34.
[6]刘昌林.有效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J].金融与经济,2016(09):4-7.
【作者简介】:
金 博(2001-),男,汉族,湖北咸宁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化人力资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以赣东北弋阳县为例结题论文,项目编号:2020104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