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中的作用分析
大连商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2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是中职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能够符合当前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论文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探讨该教学方法在职业体育课中的作用和教学策略。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which can meet the current basic requirements of core literacy.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and discusses the role and teaching strategy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in profes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关键词】体能训练;中职学校;学校体育;中职体育
physical training; vocational school; school sports; vocational sports
1 引言
中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一直是中职院校老师比较注重的培养方面,学生在中职院校学习期间,不仅专业知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也同样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自身总体能力和更好的适应社会具体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训练没有严格依照科学的训练规范,对学生的体育训练的问题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应该更新训练方法,形成一套先进的学生体能锻炼模式。
2 体能训练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
新时代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保证学生的就业为准则,学生就业方向以工厂、基地和技术一线为主要场所。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以及日常工作流程都较为复杂,不但会涉及昼夜加班的生产线,还会进入深山老林以及一线工地等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校不积极锻炼身体的学生很难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增加运动强度以及训练难度系数的形式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大大提高,身体耐受能力也显著增强。
2.2 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
在当下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就业困难,各行各业还有从业者之间有着强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是能力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要求每个就业人员要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精神,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积极上进,还要能友好和别人相处,有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长远的发展下去。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17、1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体正处在发育状态,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能力,然而,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意志力不强、心理素质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的问题。因此,正是需要这种职业体能训练来引导,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各项素质能力,让学生能够具备竞争意识,还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要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力,为他们以后在社会上工作岗位的立足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中更好、更长远地发展。
3 体能训练下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中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设置单一,不具有针对性,也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专业需求。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显著差异性,体能训练的内容选择上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高都无法起到真正的锻炼作用,对学生的实际帮助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体能训练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与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诉求结合起来,与学生就业之后的工作内容联系不够密切,不能督促和激励学生投入体能训练[1]。
3.2 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缺乏针对性
学生来源于同县或同镇各中职,所以学校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教学差距,导致学生的基本体能存在差异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有些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缺乏针对性,不注重根据体育的特点进行改革,不能把体育改革的重心放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上。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就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例如,可以将课间操改成跑步,以此锻炼学生的体能。而当学生上体育课时,教师也可以将体育课分成几个固定的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目标进行选择。进行这样的一系列改革,能提升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3.3 教师对职业体能训练课程的认识较弱
大部分教师没有树立职业体能训练课程具有重要性的意识,他们认为体育只是一门基础课程,所以觉得这一门课主要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压根就不会去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训练。如此一来,体育课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并没有什么效果,而且,教师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要如何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还有教学内容上也应该进行反思和改进,然后树立意识并在实践中去完善。
4 提高中职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有效性的措施方法
4.1 整合训练体系,加强针对训练
由于体能训练是一个极其耗费体力的运动,因此在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训练的过程中的方法形式以及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拉伸运动,都需要一个严谨规范化的流程体系。首先,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建立一个全面的体能训练课程体系,包括如何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如何调整呼吸以及节奏、在训练结束后如何拉伸筋骨避免肌肉酸痛等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保证学生对于体能训练流程的熟知度[2]。其次,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能训练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和就业后的工作日常,并进行专业化的针对训练,以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与未来就业方向一致。
4.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尽相同,同一时期会出现不同的身体状况,有的矮小,有的肥胖、有的偏瘦,不同的体型往往会让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点。例如,身材矮小的学生,虽然身体灵活性较好,善于技巧型项目,但往往力量较差,投掷类项目的运动成绩不理想。身体肥胖的学生力量较大,擅长投掷类运动,但在速度、灵敏类项目上却不尽如人意。偏瘦的学生在体现力量、灵敏、速度的项目上会受到影响,但在跳高、跨栏项目上表现较好。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
4.3 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要创新中职体育考评方式,加强学习过程考核,详细记录学生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职业体能锻炼和提升情况等,从职业发展角度考评学生,并确保平时成绩的客观与公正。除任课老师评价外,还要注重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从多角度考评学生。总之,创新考核评价既能掌握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情况,还能发挥检测和反馈作用,进而根据职业体能培养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存在的不足,更好培养中职学生职业体能。同时还要增加资金投入,优化教学设施。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责任心强的任课老师,并加强管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教学中落实以职业体能培养为导向方针,灵活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身体素质训练活动。进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培养,让中职体育教学取得更好效果。此外,还要制定长期的职业体能训练计划,并确保训练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中职学生职业体能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为学生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并指导学生采用科学方法。同时要区别对待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自身具备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身体协调性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中职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真正实现提中职业体能的目的[3]。
4.4 合理使用游戏或比赛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中职生更积极、主动,喜欢玩。因此,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特点,在体育课上抛弃那些单一、无趣的训练,应用比赛或游戏等方式,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训练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减少疲劳,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此外,中职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宿舍、绿地、树林等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氧训练,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质。同时,应将中职生的体育锻炼延伸到课外生活领域,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积极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在一线工作,因此中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体能锻炼。中职院校相关领导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继超.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9,9(5):130,132.
[2]胡晓军.关于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8(7):62-63.
[3]何建龙,刘钦龙,牛永刚,等.体育高职院校体能训练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8):8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