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影响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素质教育是目前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学龄前儿童的素质教育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征来看,这一时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具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教育;意义影响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
LI Ya-xuan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At present,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ssue of great concern to the whole society, but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Judging from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is period is a golden period for quality education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to be tapped.
qualit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eaning impact
【个人简介】李亚轩(2001.12-),男,吉林省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1 引言
谈到素质教育,人们往往是更多地把关注点集中在中小学生或者是大学生上面,而对学龄前期儿童的素质教育就较少提及。诚然,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不可放松。但是,更不能忽略的是学龄前期儿童的素质教育。因为,学龄前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可行性。
2 学龄前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
学龄前期,指儿童从3岁~6岁这个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处于迅速生长和发展的时期。首先是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长足发展,尤其是大脑重量的增长十分迅速,已几近于成人。其次是他们的心理也快速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学龄前期儿童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这一时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
总体上说,我国学龄前期儿童的教育还很落后,还有很多应该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也正因为这样,在学龄前期开展素质教育大有可为,具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在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就一定能够使学龄前期儿童的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3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3.1 转变教育目标
过去,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学习粗浅的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目标的重点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即幼儿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应拥有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不仅要发展幼儿智力,还应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要有健全人格和善于交际的能力。
3.2 转变教育内容
过去,在教育中,教师只重视选择教材、落实教材,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很少考虑培养幼儿的素质,随着教育目标的转变,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幼儿责任感、群体意识、正义感、自信、诚实、乐观等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3.3 转变教育方式
虽然一再强调,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幼儿相互交流少,幼儿围着教师转的时间多、游戏时间少、集体活动组织得多、幼儿自由交流活动少,幼儿在这种紧紧束缚的环境中活泼爱动的天性被压抑,身心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中,老师要站在主导的地位,根据目标内容,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点,给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放手让幼儿大胆地思考探索,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等品质[1]。
4 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良好的教育素质,习惯于重知识灌输,重一日两节课的的教育是片面的。这就说明要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形象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热爱、理解、关心幼儿,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技巧水平、组织能力,要有善于观察、了解、分析、指导幼儿的能力,会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教育实践,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5 搞好角(区)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5.1 留有一片“天地”,让幼儿自主活动,自主选择
角(区)活动教学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可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作为幼儿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教师设置的各个角(区)及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是比较丰富的,平时提倡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留心收集各种无毒无害废旧物品,充实活动区,因为活动区材料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物质基础,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5.2 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激发求知欲望
在同一角(区)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因此,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在角(区)活动中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启发是经常发生的,它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角(区)活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成为幼儿的交流伙伴,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对幼儿活动方向、活动方式进行指导[2]。
5.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初步的创造意识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提供给幼儿可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进行个别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起点。同时,教师在角(区)活动中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幼儿的活动指的是幼儿和实际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者说是幼儿实际操作活动材料的过程。这种活动以幼儿通过自主性实践获得直接知识经验,并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初步实践能力和初步创造能力为重要特征。
6 结语
现在社会各界及家庭对教育日益重视,人们普遍对早期教育的认同,使人们愿意更多地关注学龄前期儿童的素质教育。同时,社会和安康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勤茹.自然主义儿童观视角下我国幼儿的素质教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2]张一聪.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政策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