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办学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 济南 250000
摘要:2018年,济南职业学院与中美物流联合会合作启动了中国境内第一个专科层次的中美物流联合培养项目,项目引入美国物流与供应链教育体系ALEP标准。美国教授通过实时的在线课堂教学,与中国师资形成教学团队,采用美国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中国获得国际化教育。论文探讨国际化办学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Abstract: In 2018,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cooperated with Sino-US Logistics Federation to launch the first Sino-US logistics joint training project in China. The project introduced the America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education system ALEP standard. Through real-time online classroom teaching, American professors form a teaching team with Chinese teachers and use American textbook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mode, training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物流;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
Keywords: logistic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1 国际化办学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1 结合美国ALEP标准设置核心专业课程
结合美国ALEP标准,与美方一起确立本专业5门核心教学课程《物流管理基础》《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库存与仓储管理》《采购及进货物流》。
1.2 举办产学合作研讨会与职业生涯日
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并推动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1.3 双语教学试点课程
推荐美国参考教材,提供纳什维尔州立社区学院、休斯顿社区学院、奥斯汀社区学院的教学大纲作为内部参考资料,提供美国社区学院相关专业和ALEP的参考学术标准,由济职院老师讲授[1]。
1.4 联合教学试点课程
由美国教授制定授课标准并进行指导,部分课时例如涉及中国的运输规则及相关案例由济职院师资讲授,并根据教学需要,开设预习课程。
2 国际化办学物流人才培养优势
①结合ALEP标准和其他美方教学材料,为济南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济南职业学院在培养现代化、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2]。
②济南职业学院教师通过美方师资培训、课程教学、课程交流等方式,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和课程教学组织,提升了教学能力。
③中美物流班学生通过课程,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物流专业知识,还提升了综合素质与能力,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眼界。
3 国际化办学物流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3.1 教学设施设备需要改善
目前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授课中学生同时观看教学课件和教授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多人次和较远距离沟通、上课中有卡顿和回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影响学生的接收和理解。
3.2 美方和中方教学团队的配合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课程在尝试联合教学,即在美方教授指导下济南职业学院教师配合授课,但因之前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尝试与探索,所以中方教师授课的内容、授课的形式、授课的标准、授课的时长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也缺少相应的标准予以考核与指导[3]。
3.3 学生英语基础差,课程理解接受有困难
中美物流班的学生生源为单招考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所以英语课件、英语讲授的接受程度不高。但是双语教学是该项目的特色,且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很有助益,双语教学又是必须实施的。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美方教授的英语讲授程度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3.4 中美双方考核标准与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美方的考核标准与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可能需要在二者中有折中取舍。
3.5 项目实施推进应该更规范
目前项目实施中出现了多方沟通、信息不畅等问题,为有效推进该项目实施,可以建立常规有效的沟通机制。
4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4.1 重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创建全新的教育增长平台
发展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完善课程体系为前提。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深入学习物流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重构课程的专业内容,并确定该专业的应用方向。因此,重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根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核心能力来规划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强调物流的重要性。实践能力,有效地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需要采取以学习为中心,高效的知识传授为整体的培训观念,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相关的理论知识。鉴于这种情况,学校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教育增长平台,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课程知识。根据智能物流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和培训要求,学校可以建立教学机制的教学体系,通过任务组的方式改变以往大班教学的弊端,并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专业课程的实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具体的研究项目,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服务,引导专业学生在更好的教育范围内体验知识,实现自我成长,逐步培养综合素养[4]。
4.2 确定物流专业的教学目标
开展任何专业的教学工作,都要明确具体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作为专业的物流人才培训老师,需要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并以教学发展为目标,结合教学活动和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能力,以实现物流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应用物流专业人才。
4.3 学科实践设施的完备工具
物流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发展学科,也是未来就业市场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专业。因此,完善的教学方法、模拟实训基地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是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模式。这也要求高职院校、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资金,以完成物流专业的硬件教学条件。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企业和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经费[5]。
4.4 制定新型的物流教学大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发展物流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自身的教学大纲,摒弃以往本科教学大纲的习惯,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当前需求,制定合理的物流教学大纲。因此,物流教师需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市场形势和物流专业发展的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来编制物流教学大纲[6]。在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其在专业成长中的个人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智能物流的发展下思考如何提高专业的教学创新和效率,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科技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并在学科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5 结语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促进物流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与合作显得更加重要。物流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物流人才国际物流背景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彦乔.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7):277-278.
[2]潘鹏.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商论,2018,752(13):17-18.
[3]谈慧.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物流管理人才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7(11):8-11.
[4]徐强.“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32-35.
[5]佚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915(32):67-68.
[6]基于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4):271.
作者简介:朱健群(1987-),女,湖北枣阳人,助教,从事区域物流,区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