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熟手教师幼儿同伴冲突处理策略研究
南堡经济开发区第一幼儿园,河北 ·唐山 063305
【摘要】幼儿教学中同伴冲突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幼儿心智不构成熟,对于事物的看法较为直观,在产生冲突问题时很容易引起一些心理伤害。论文主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探讨新手、熟手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处理上的措施方法。
Abstract: Peer conflict is inevitable in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because children’s mind are not mature, the view of things is more intuitive, and it is easy to cause some psychological harm when the problem of conflict aris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novice and skilled teachers in dealing with peer conflict in children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teaching.
【关键词】教师;幼儿冲突;同伴冲突;冲突处理
Keywords: teacher; child conflict; peer conflict; conflict handling
1 引言
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见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教学事件、教学存在。教师作为影响幼儿的重要人员,其在面对冲突时的态度、处理冲突的方式等都影响着幼儿对冲突的认知,影响着幼儿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2 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存在差异
幼儿同伴冲突存在于幼儿园的口常生活和各类教学活动中,面对同伴冲突,由于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介入的主动性、介入冲突的阶段、介入的方式、态度、时机等不同,导致效果差异明显。在实习中发现,专家型教师由于长期在一线工作,处理问题的经验、能力都不断的提升,通过适当运用观察、询问等方式根据自己的判断、冲突情境的变化,收集冲突发生的相关信息,寻找恰当的时间和方式让幼儿能够参与到冲突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提供后续的支持,能以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新手型教师在工作中由于经验不够,教学任务较重,时间和精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有效处理同伴冲突事件,在工作中情绪控制不稳定,出现幼儿同伴冲突时会表露出不耐烦的情绪,相比于专家型教师能有效的调节繁杂工作中的情绪,灵活的变通教学计划,有效处理同伴冲突的事件的行为存在差异[1]。
3 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
幼儿与同性同伴交往时更易产生冲突,男孩之间冲突的数量与女孩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幼儿与同性别同伴产生的冲突更多的主要是与幼儿性别认同的发展水平有关。据科尔伯格的性别角色认同研究可知,4~5岁后幼儿进入性别稳定阶段,此时幼儿的性别认知已具有相对稳定性,会更多地表现出对同性玩伴的偏爱。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交往圈的性别差异愈发明显。到6岁时,幼儿与同性同伴相处的时间超过与异性相处时间的10倍以上。以此可见,幼儿与同性同伴接触更为频繁,同伴冲突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在同性之间。另外,幼儿因人引起的同伴冲突多于因物引起的冲突,为维护规则引发的冲突最多,因干涉控制他人产生的冲突最少。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由空间、资源等引起的冲突逐渐减少而因人引起的冲突渐增,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关注点逐渐从与物互动转向了与人互动。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活动中更关注对物体的实际操作,而到了大班阶段幼儿更多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及想法,故同伴间意见分歧等因人引发的冲突更多。
4 新手、熟手教师幼儿同伴冲突处理策略
4.1 幼儿园应该增加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活动、交流
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经验。在调查中发现,经常一起玩游戏的幼儿更加容易成为好朋友。所以幼儿园可采取混班、混龄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的时候可以跟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接触交往。既可以寻求年龄大的幼儿帮助,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幼儿解决他们的困难。在这样的一种游戏方式下,教师介入的机会就会比较少,幼儿遇到困难可以自己来寻求帮助。一方面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学习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良好品质[2]。
4.2 调整区域环境,创建新型组合,使其发生阶段性变化
教师的干预首先从区域内容的调整入手,如对原有活动区进行调整,设立幼儿感兴趣的新区域。如在艺术区中,部分幼儿对手工制作十分感兴趣,于是教师单独设立了一个手工区,向幼儿展示手工制作。这一做法吸引了原本对手工制作不感兴趣的幼儿,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兴趣范围,也促进了许多新的活动组合的产生。而在没有变化的区域内,材料的调整也会促使新的组合的产生。结构区往往是男生的天下,女生较少参与。对此,教师增添了可以对建筑物进行装饰的材料,如雪花片、塑料花、树叶、彩色绳索等,让女生也能参与其中。如此一来,男生和女生便能够进行合作,新的活动组合也自然产生。一学期中,幼儿园以多种因素入手,多次调整区域环境,促使幼儿自主选择,形成了许多流动的组合。
4.3 注意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促进幼儿获得丰富的交往体验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不断发展,在角色实践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面临一些发展阻碍,在合作、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小朋友遇到的困难会更多,矛盾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此时老师的指导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做的是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也应该良好把握参与游戏的度,在帮助幼儿顺利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注意不能过度干预游戏。要细心观察问题出现的过程,并选择较为合适的时机,解决问题,有效保障游戏过程的顺畅性。比如有的幼儿长时间只扮演一种角色,游戏角色过于单一势必会限制孩子的发展,无法获得丰富的交往经验,交往的范围也会受到限制。为此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体验多种角色。
4.4 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培训
幼儿园应建立以园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以教师发展需求为根本,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提高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实践能力,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通过远程培训、教师沙龙、小组讨论等形式,对新手型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入手,通过专家带领,同事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促使教师能够互帮互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提高新手型教师介入水平,另一方面幼儿园要营造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关注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幼儿园教师由于工作内容多,社会要求期望高,对幼儿责任大,常常在压力下工作,情绪控制力差,会影响到教师教育行为,幼儿园需要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教师能够在自由的心理氛围中工作,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处理,提高新手型教师介能力和水平。
4.5 建立平等友爱的师幼关系
幼儿作为一个个体,他具有与成人一样的尊严。教师应该从幼儿的本性出发,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和儿童观,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友爱的师幼关系,并为幼儿提供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空间和机会。要提高教师有效介入的行为,需要教师及时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一切从幼儿的本性出发,尊重幼儿,关爱幼儿,与幼儿建立正常、平等、和谐的关系。在介入幼儿冲突时,教师应遵循以儿童的发展为原则,多使用教育引导的方式,尽量少用或不用权威仲裁或粗暴的教育方式,以积极的情绪介入幼儿冲突,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与幼儿建立平等、友爱的师幼关系[3]。
4.6 开展集体舞学习
幼儿集体舞学习作为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一种方式,对提高4-5岁幼儿社会性同伴交往能力的效果是显著的。经过幼儿集体舞学习后,研究对象实验组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实践分析我们可以确定通过集体舞的学习能够使4-5岁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从理论上讲,对幼儿进行集体舞学习,完全符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原理;从实践上看,合理进行幼儿集体舞方面的学习,对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上是有效的。而集体舞又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值得在幼儿园进行推广。在集体舞学习中,他们能够根据创设情景所赋予的角色,坚持和巩固角色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一个舞蹈作品,它能够有助于改善幼儿间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幼儿友谊的建立。
5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最熟悉也是最有威望的人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幼儿其实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只是习惯了听从大人的意见。在幼儿园中,教师碰到幼儿来“告状”的情况时,在了解完事件后,可以不急着解决事件,而是把问题反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解决。老师的过分纠正,会使幼儿依赖教师。所以,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多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最大限度的促进交往能力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善英,陈惠婷.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5):57-61.
[2]金晓千.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219.
[3]张恋.基于角色游戏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8.